昨天我幫院內腸病毒線上教育訓練時有提到,從1998 年爆發兒童腸病毒 71 型疫情開始,每隔 3-4 年會爆發一波明顯的疫情,原因是沒有抗體的新生兒累積人數到一定的量後,容易引爆下一波疫情。然而,這樣的慣性在2012 年後出現改變。
2012 年兒童腸病毒重症人數是153 人,絕大多數是腸病毒 71 型造成。從2013 年到今年為止,只有 2019 年重症人數達到 63 人較多外,其餘年份重症人數皆沒有超過 40 人,表示流行的趨勢明顯發生改變,推測原因是兒童衛生教育改善和 727 停課政策的影響。
依照重症個案人數增長趨勢,原本2020 年極有可能爆發顯著腸病毒大流行,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高度防疫的成果,腸病毒疫情再次被撲滅。除此之外,重症的組成也發生變化,雖然大部分還是以腸病毒 71 型為主,但 2017 年以腸病毒 D68 型為主、2018 年以針對新生兒的伊科病毒為主。因此,容易引起腸病毒重症的型別,除了腸病毒 71 型外,腸病毒 D68 型和伊科病毒也佔有一席之地。
自從2002 年治療腸病毒 71 型重症的準則訂立後,可以發現 2003 年後兒童因為腸病毒死亡的人數大幅下降,即使最近一波 2012 年的重症高峰單年 153人,當年死亡人數是 2 人。此外,2018年兒童腸病毒重症死亡人數高達 8 人,是近年之最,原因是那年重症是針對新生兒的伊科病毒,並不是腸病毒 71 型,新生兒族群重症死亡率更高。
結論,腸病毒流行趨勢發生改變,不只是腸病毒 71 型,腸病毒 D68 型和伊科病毒亦是可能造成流行的病毒型別,未來雖有腸病毒 71 型的疫苗上市,對於個人衛生習慣的要求,也不應該有所放鬆。